“强调和政府、企业、科研院所的深入沟通。”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“我们在教育领域有两大痛点,一是中小学的信息化课程基本上成为了微软培训班;二是中国有2000多个高校设有计算机专业,但都在教同学们怎么用计算机,而不是怎么造计算机。”
11月16日,在2022年信息技术自主创新(下称信创)高峰论坛之教育生态大会上,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688047.SH)董事长胡伟武表达了上述观点。
对此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兵教授也认为,在信创背景下,基础硬件、操作系统、中间件等都要实现国产替代,突破软件核心里面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“尤其是近期二十大报告重新声明了科教兴国战略,首次将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部署,产学研用的结合更加明确了。”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张福新称。
一方面,信息产业面临的快速发展,跟以前已有的结构相比会有很多变化;另一方面,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,人才需求矛盾尤为突出。去年软件人才需求缺口超过百万,很多企业急需信创人才。
从高校的角度来看,以南航为例,其整个人才培养思路有一些新变化。陈兵介绍,特别是强调和政府、企业、科研院所的深入沟通,在培养模式上该校提出三方联动、三链融合、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。
具体来讲,即在国家工信部和江苏省的支持下,由企业、高校联合创建平台,比如南航和龙芯建的英才班,和华为建立的智能基座等。
“除了合作模式的变化,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方案要融入进去,包括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课程体系、师资队伍、支撑条件等,都要跟企业进行深度融合。”陈兵称,培养方案要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、技术的演化趋势,结合学校的办校定位,实现信息产业驱动的人才培养。
河海大学也分享了相关人才培养的经验,比如将电气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合成一个班做试点,先培养两年,学生既学习电气知识,又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。两年之后再分流到各个专业。通过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、学科交叉,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构。
“学生还必须要具备系统能力。”陈兵称,由于当下的计算机工程发展趋势是往综合化、智能化、软件定义化的方向发展,所有软件系统都要连接起来,独立系统很难生存,这对现有人才体系的培养提出了挑战。
一是要从系统的高度、多维度开展研究和构思;二是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进行工程实施;三是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迭代,来寻找系统的平衡性。
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武永卫认为,系统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自主技术与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。
首先,系统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技术体系全面性,在此基础上,有必要与国产自主技术进行紧密结合。其次,系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实验教学为主要的突破方向。“没有合理有效的实验实训能力培养,就无法落地。”武永卫认为。
会上,武永卫还介绍,教指委决定组织一批系统能力培养有优势的高校,编写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系统能力系列教材。
该系列教材基本覆盖了汇编语言、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等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,内容侧重于教学实操。该系列教材均为不同高校与龙芯中科合作编写,预计在2023年陆续完成全系列教材的出版。
记者 | 查沁君
信创高校人才培养